認識瑜伽體位呼吸

(一)瑜伽概念

在瑜伽修練中相當強調呼吸與脊椎之間的運作,其觀念建構在人體系統的細微認知上,

所探究的對象是自我,而自我就寄居於肉體之中,而肉體又透過三種形態來表現;1.肉體2.星芒體3.因果體。

從這個角度來看肉體的生命能量,如何在這三種層次或三種形體裡流動;

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在這個重力場呼吸、行動,在修習瑜伽的過程中,

讓我們的思考更清晰、呼吸更輕鬆、行動更有效率,進而獲得更大的效益。

 

事實上瑜伽修練的定義:它是身、心與呼吸的合而為一。

而這根植於生命力如何透過身心與呼吸的流動來展現自己的過程;

人體就是展現過程中的共同實驗室。

小說家安.蘭德有一句名言:「你是不可分的物質與意識體。拋棄你的意識,你就成為畜生;

拋棄你的身體,你就遠離真實;拋棄物質世界,你就屈服於邪惡。」

要區分瑜伽修練以及體操或健身操,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呼吸、姿勢與動作在意圖上的整合。

 

(二)認識瑜伽從細胞開始

無論單細胞或多細胞動物,所有生命都以細胞為最小單位,以大約一百兆個細胞組成的人體,

也源自一個受精的細胞,細胞的構造主要分為細胞膜、細胞核、細胞質三個部分,

細胞膜隔開了外部環境以及內部環境,外界的養份必須透過細胞膜才能進入細胞,

一旦進入之後細胞便會進行新陳代謝,將養份轉化成生命運作所需的能量。

 

代謝活動會製造許多廢物,必須再經由細胞膜排放出去,

當細胞膜機能出現任何缺損無法正常吸收養分或排出體外,

細胞便會挨餓或中毒、最後死亡,細胞膜的結構必須在穩定性和通透性之間取得平橫。

 

瑜伽最基本概念:prana(生命能量)/apana(下行氣) sthia(穩定)/sukha(喜樂),

所有成功的生命體都必須在穩定性與通透性、堅硬性與可塑性、

持久性與調適性、空間與邊界之間取得平衡,

可以藉由觀察細胞的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來了解自身的狀況

 

(三)prana(生命能量) apana(下行氣)

當我們把固體和液體的prana或生命能量,從系統頂端攝取進來它會進入消化道,

經過一連串的消化過程,代謝出來的廢物就從下方排出去。

Apana這股力量作用在固體和液體廢物時,一定是往下運行、然後排出,此外;

我們也會藉由呼吸把氣體的生命能量(即命根氣)帶進體內,空氣就像固體與液體養分,

從系統的頂端進入人體,但它只會停留在肺部橫隔膜以上的空間,跟肺泡的微血管進行氣體交換,然後廢氣排出。

Apana必須要能視廢物的形態自由往上或往下運行,所以apana一旦無法逆轉往上時,

吐氣就會不完全。大多數的人習慣用向下擠壓的方式運作下行氣,

因為每當體內有廢物要排出時傾向擠壓將它推下去造成不當的呼吸。

 

(四)Sukha(喜樂)與Dukha(受苦):

為了讓命根氣與下行氣擁有健康的互動關係,人體系統的通道必須暢通無阻,

這塊區域必須處在Sukha狀態,字面上Sukha就是好的空間,Dukha則是壞的空間,

那就是藉由清除阻塞物或障礙物提高系統的運作效率,當我們製造更多好的空間,

我們的生命能量就會順暢流動,維持正常功能,因此瑜伽療法90%都跟排除廢物有關。

 

把這個觀念運作到呼吸訓練上就是去觀照呼吸,透過瑜伽姿勢把好的真氣能量帶進入我們的細胞膜裡,

讓不好的廢氣、濁氣經由吐氣把細胞膜裡的下行氣排出體外。

 

(五)橫隔膜在呼吸中的角色

橫隔膜是改變胸腔與腹腔三度空間的主要肌肉,橫隔膜把軀幹分成胸腔與腹腔,

它是胸腔的底、腹腔的頂;上緣介於第三肋骨與第四肋骨之間,下緣肌纖維連接到第三腰椎的前面。

簡單來說就是從乳頭一直延伸到肚臍。

 

橫隔膜的圓拱形左右並不對稱,右邊比左邊高、那是因為右邊有肝臟從下方頂著,

左邊有心臟從上方壓著。橫隔膜是改變胸腔與腹腔形狀的作用肌,

不過在瑜伽體味法及呼吸訓練裡,卻是靠橫隔膜以外的肌肉來達成,它們叫做呼吸輔助肌,

而錯誤的呼吸概念也是由於不了解橫隔膜與呼吸輔助肌之間的連結。

 

(六)呼吸輔助肌:

   1.肋間肌:可以在呼吸時輔助肋骨滑動;當吸氣時外肋間肌會收縮,內肋間肌會放鬆,呼氣時剛好相反。

   2.腹橫肌:當橫隔膜進行吸氣時,一些腹肌就會放鬆,以便讓橫隔膜可以移動,

      腹腔肌肉群不只藉由控制腹腔來影響呼吸方式,也會直接影響胸廓的擴張能力。

 

(七)其他兩種橫隔膜:

1.骨盆隔膜:除了橫隔膜之外呼吸也牽涉到骨盆隔膜和聲帶之間的協調。

「根鎖」它指的是提升骨盆底部肌肉的動作,其中包含腹璧內層下端的肌纖維,

根鎖的作用是讓下行氣往上流動,穩固橫隔膜的中心鍵,

如果在根鎖的運作過程中吸氣,上腹璧肌肉的附著點就需要放鬆,

以便讓橫隔膜起端可以往上移動到胸廓底部,形成「臍鎖」;意指向上飛升(逆轉往上)。

2.聲帶隔膜:聲門是呼吸通道的出入口,但它不是一個構造,而是位於聲帶皺摺之間的空間,

當處於休息狀態(例如睡眠或較放鬆緩和的瑜伽練習)時,

負責控制聲帶的肌肉便會放鬆下來讓聲門縮小或擴大。

 

(八)勝利式呼吸法:

在呼吸法裡面會提到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,瑜伽練習除了這兩種的呼吸法之外

更重視的是勝利式呼吸,那什麼是勝利式呼吸法?

勝利式呼吸:當我們進行較深且緩呼吸練習時,聲門會有一部分掩閉起來,

只在聲道後方留下一個小開口,也就是我們說俏俏話時的動作,在瑜伽裡稱它為勝利式呼吸法。

 

(九)鎖印

這三道隔膜(骨盆隔膜、橫隔膜與聲帶)以及勝利式呼吸法,

全都跟瑜伽動作與呼吸之間的協調性有關,除了讓呼吸變的更綿長、更有品質,

勝利式呼吸法的「閥門」還能對整個腹腔及胸腔施加背部的壓力,

讓脊椎能夠在拜日式等較綿長、緩慢的前彎和後仰的串連動作中得到保護,

這些隔膜動作(鎖印)可以讓身體更為穩定,以免身體在重新分配物理性壓力時受到傷害。

 

這些動作除了讓身體克服重重阻力之外,還能讓身體製造更多的熱能。

Brahmana(吐氣放鬆):意指熱、擴張、力量增強以及承受壓力,

除此之外它也跟吸氣、滋養、生命能量和胸部有關,

當我們在做較有支撐性、水平性與恢復性的瑜伽練習放鬆身體時,

請記得要鬆開跟支撐、垂直姿勢有關的鎖印與聲帶,

這部分的瑜伽練習就是所謂的Brahmana(吐氣放鬆),

意指冷靜、凝聚、放鬆、敏銳度及向內觀照,另外它也跟呼氣、排除下行氣和腹部有關。

 

瑜伽呼吸練習最終目標;是讓身體系統從「慣性」與「失調」的束縛中得到釋放,

如果瑜伽訓練能讓我們的呼吸變得更協調、更平衡,

那是因為它會讓我們的身體在面臨日常生活中,各種姿勢與活動需求時擁有更靈活的反應能力。

資料取至瑜伽解剖書(謝維玲譯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